1.顶层设计,多方联动。解决进入社区的难点,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多方的互动。无论是企业,还是业主,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难以独善其身。有必要通过公共渠道宣传社区的电力容量和桩的建设情况,让业主及时方便地了解社区已经建设了多少个充电桩,还可以建设多少个充电桩。
2.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物业充电桩进社区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措施,同时对积极布局社区充电桩的经营者给予政策优惠。
3、引导行业研究充电桩进社区、进物业的利益共享模式。
4.加快研究发布充电桩管理和安全责任划分实施细则,推出相关保险产品,解决业主后顾之忧。
5、制定详细完备的政策并尽快落实。例如,物业除了最基本的电力安全考虑外,还要协调社区的电容空间和分配等许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问题。这些需要更详细和完整的政策,让每个社区的参与者都有规则。跟随。
事实上,早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开始,新建住宅停车位要100%预留用于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安装。该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充电设施进入新建社区创造了可能,但仍缺乏具体实施的具体指导。 “这一步与到位的充电桩不匹配,如何为非新建住宅建筑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的建设安装创造可行的条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对于老社区。可采用立体停车场建桩、移动充电车补电等应用方案。对于既没有车库也没有电力容量的社区,可以在周边合理的位置规划一个集中式充电站,或者在附近的加油站安装一个充电站,满足这些居民的充电需求。
7.呼吁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如果能够实现有序充电,对于老社区潜力的挖掘和新建社区的充电都有很大的帮助。从长远来看,B端充电业务迟早会遇到天花板,而真正的充电消费市场还在C端,也就是私人用户这边。随着国外电动汽车品牌的快速进入,私人用户数量或将呈爆发式增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民营充电服务的高质量和充电服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赖于顶层政策的统筹规划和早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