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造成社区(私人)充电桩目标完成率极低的主要原因是群体用户自建桩、住宅物业不合作、住宅区缺乏固定停车位,占比75.3 %,其余占的比例为24.7%(详见图1)。
专家认为,从选址、电力资源匹配,到投资建设、检查验收,再到正式上线运行,充电桩涉及的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众多,协调实施难度较大。
一是很多住宅物业确实存在“多不如少”的心态,对小区是否安装充电桩漠不关心。
二是很多社区电容不足。为应对社区未知的用电需求,物业不愿将有限的“余电”供给少数纯电动车主。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纯电动汽车充电枪的每一次插拔都会为社区当地电网的平稳运行制造“冲击波”,充电进行时没有进行容量增加等保护升级.桩数的增加或用电量的增加,都会给物业管理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这是很多业主不愿意支持和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充电桩企业无法预估社区当前和未来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充电桩运营商存在运营风险,不愿在社区部署。
四是社区公共停车场业主牢牢掌握话语权。对于非业主自建充电设施的行为,部分物业经常在租金标准、合作模式、分红比例等问题上坐地起价,导致充电桩难以进入社区。这更难。
五是纯电动汽车私人用户规模不够大,增长趋势不够强劲。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社区太难,几乎所有主要的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商都将重点转移到公共交通、租赁、物流和特殊用途上。汽车、网约车等主要B端客户“望而却步”进入社区,这让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难以在社区就近充电。
第六,如何分担扩能成本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申请安装的用户共享相同的份额,购买汽车的纯电动车车主应该如何分担成本?大多数社区的停车位数量有限。如果一些停车位安装了充电桩用于充电,实际上相当于占用了小区其他车辆的停车位。尤其是物业收取年费、乱停车的小区,也有大量的安装工作,导致大量外来车辆充电受到居民质疑。